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

育兒小貼士: 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

在你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讓你束手無策的事情: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一發脾氣就愛摔東西,打人或乾脆就不理人怎麼哄都沒用,而且經常吵著不想上學,孩子慢熱,膽怯,容易害羞,見到陌生人不敢說話,你不給他買東西他就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耍無賴,哭鬧,甚至就地打滾。對這些孩子的情緒我們應該怎麽處理。

控制與放任制父母
控制型父母會走到孩子們跟前,單手叉腰,另一隻手指著孩大聲吼道:馬上給我安靜,不許再跑,立刻給我回房,而放任制父母就只能唉聲歎氣,無奈搖頭,只能任由噪音持續下去。
控制型或放任型父母都不能教會孩子們如何去尊重他人的需要,而孩子們在上學前就必須要學會規矩。

情緒處理型父母
懂得會處理孩子情緒的父母,他們一般會先做一個深呼吸,然後走到孩子跟前,蹲下來,看著孩子:寶貝你的聲音有點太大了,看來你們今天的心情都不錯,得很開心,不過你們能不能先暫停一下,因為媽媽需要工作,媽媽工作了才有錢給你們買東西,媽媽工作完了再陪你們玩好不好。這種方法既有效果又很包容,不需要怒吼更不需要威脅和懲罰。

自以為是冷漠型父母
如果孩子從椅上跌下來的時候,目睹這一幕的父母可能心想,椅子這麽矮所以不嚴重,於是對孩子說:好了,男子漢沒什麼大不了,自己站起來,他們沒有認真想過當時孩子心裡的感受與情緒。這是輕視孩子感受的一個典形的例子,有時候家長會把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凌駕于孩子之上。

誘惑與威脅、懲罰型父母
例如你剛從市場回家,車上载滿了食物,需要儘快拿進屋,但孩子卻哭鬧要留在車玩。誘惑型父母說如果你馬上下車媽媽就給你買個你喜歡的玩具。
威脅型父母會說你不給我下車,晚上就沒有動畫片看你自己想明白。
而情緒型的父母會說:媽媽知道你喜歡在車裡玩,因為媽媽要你下來你才生氣,但是對不起寶貝,我們必須進屋去,作能幫助媽媽嗎,然後讓孩子幫你拿東西並趁勢輕輕抱著他。
一個被父母當做小麻煩的孩子,即使是有飯吃,有衣穿,有人管也不一定會覺得自己被大人愛的。真正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受重視的是父母對他們的理解對他們情緒的正確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